學校官網

心理知識

來源:舞蹈係 作者:舞蹈係 時間:2017-10-22 人氣:

如何準確認識自己

你了解你自己嗎?就像本傑明.富蘭克林說的那樣,認識自己是極為艱難的。通常,我們隻能通過別人的評價來了解自己。事實上,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我們也在按照自己的心境看待外界事物。那麼如何準確認識自己?

我們在過分注意自己:焦點效應和透明度錯覺

我們在本性上總會認為自己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時刻被人們審視,由此造成一係列偏激的反應。

微心理1:一個小的變化帶來大的心理負擔

“這真是一場災難!”一位女士在宴會之後這樣說,原因隻是在這次宴會中她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這讓她很難過,之後在整場宴會中她好像做什麼都不自在。

確實如此,類似這位女士遇到的事,常常是我們人生的噩夢,我們稱之為“事件”:

和初次見麵的人一起用餐,你不小心把酒杯打翻。

在夾菜的過程中出現了失誤,該送到嘴裏的菜意外地掉在桌上。

在所有人都愉快交流的時候,你不小心說了一句很不得體的話導致冷場。

當以上這樣的“事件”發生時,盡管看起來可能是些小事,人們的第一反應仍然是產生較強烈的尷尬心理,或者潛意識裏認為別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話。這些事情雖然都很小,但往往會讓人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深深地影響我們對自身行為的評價,並可能持久地決定我們隨後產生的行為和態度。

微心理2:小事,也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

如果我們是化裝舞會唯一一個沒有化妝的人,或者不小心觸動了實驗樓上的火警鈴聲,我們原本平靜的心靈總會掠過情緒的微瀾,我們或者苦惱於自己的疏忽,或者自責自己的失誤。但這一切,大多數時候是沒有必要的。

記住,對於我們遭受的情感折磨或者內心糾結,別人也許根本不會太在意。大多數情況下,別人並沒有像我們自己那樣注意我們。然而,我們由此犯下的“錯誤”卻比比皆是,你可能因此緊張得搞砸一份演講,可能因此怯懦得不敢去挑戰平平常常的“困難任務” 而當你越是如此的時候,就越會發現自己已經被這種心理狀態困擾得太久,以至於無法自拔了。正是從這些小事和小的感覺出發,我們“學到了”失敗。當然,我們也可能“學到了”成功。區別在於,我們究竟覺得那些小事是成功,還是失敗。

微心理3:我們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人們關注的中心

我們想象的那個恐怖場景是真實的嗎?也許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總傾向於在意他人眼中的自我形象,似乎在我們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重要。通過自我專注的觀察,我們可能會高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突出程度,這就是焦點效應。

基洛維奇等人通過實驗驗證了這個效應。他們讓康奈爾大學的學生穿上歌手巴裏.馬尼洛的t恤,然後進入一個還有其他學生的房間,穿t恤的學生猜測大約一半的學生會注意到他的t恤,而實際上注意到的人隻有23%。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生活經驗,當我們穿上一件新潮的衣服時想博得父母的注意,當我們換上一雙高跟鞋時想引起愛人的注意,甚至當我們打上領帶時想引起領導的注意,這種注意的成功率往往會打上折扣。

微心理4:那也許真是小事,但你還是會深受影響

一個宴會上的表現,即使過去了很多年,即使人們已經忘記,我們自己卻很難忘記。某些不經意的瞬間,某些細微的事件總是會激起我們的回憶,並引發我們一係列情緒反應。

一位美國商務人士被派到中國工作。在公司當晚的宴會上,中餐盤子裏隻有碎肉末或者小肉塊,而他更習慣吃大塊的牛排。由於不會使用筷子,於是他就拿著筷子在飯桌上戳來戳去,感覺不順眼再“啪”的一聲扔回去,然後又用筷子在另一個碗裏扒拉數回。同事注意到了,但也沒有說什麼。

後來他娶了一位中國太太,太太斥責他吃飯時不懂規矩,夾食物前應先拿定主意。他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很不符合中國餐桌禮儀,回想起剛來中國的那個宴會他坐立不安,於是給以前與他共餐的同事分別發了一封致歉信。沒想到,很多同事的回複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們壓根兒不記得有這一回事。

實際上,無論我們怎麼想,那些真正關係到自己的小事,除非你有意識地分析和注意到它是無關緊要的,否則總是會對你產生影響。

微心理5:我們常常因焦點效應作出錯誤的判斷

焦點效應所造成的一個顯著結果就是,我們會把身邊的那些關係到自己的事件放大,從而使我們的判斷失真。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

社會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也表達過自身的關注。邁爾斯是一個聽力較差的人,他觀察到的這個現象引人深思:當視力不好的時候,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去配戴眼鏡或者隱形眼鏡,但是如果是聽力不好,3/4的人不會對此采取任何行動,即四分之三的人不會考慮戴助聽器,除非他們迫不得已。

合理的假設是,這些不考慮佩戴助聽器的人是因為顧及自我的形象,人們可以把無數的金錢花在染發、整形或牙齒漂白上,但人們會傾向於選擇拒絕戴助聽器,避免讓任何人認識到自己的聽力有問題或者變老了。我們真的做對了嗎? 那些聽力差的人,難道不知道聽力不好比塞在耳朵裏的那個小小的助聽器更容易引起注意嗎?

微心理6:別人並沒有關注你

一位女士,每次上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會覺得別扭。似乎背後有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自己,自己無論說什麼,別人都會聽得見,無論做什麼,別人也會看得見。她覺得自己每天似乎都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有一陣子,她失戀了,更是覺得天都塌了,一看到有公司的熟人聚在一起就覺得那是在議論她。終於,在一次同事聚餐的酒後,她變得歇斯底裏,失聲痛哭,同事們麵麵相覷,不知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她如此傷心。她這才明白:原來大家並沒有像她想象的那樣時時處處都在觀察和打探她!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受透明度錯覺影響的事例。透明度錯覺是一種心理錯覺,就像我們生活在一個透明的魚缸中的那種狀態。實際上,正因為我們看任何事情都從自我出發,往往把自己看成一切的中心,所以在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的同時,也會非常容易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度。

微心理7:你是怎麼變得焦慮的

焦點效應和透明度錯覺普遍存在於人群中,但是,這兩種效應在社交恐懼者身上顯得特別明顯。並且由於這兩種效應的存在,他們覺得更加不幸和孤獨。

一個口吃的人,如果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那麼他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就會盡量避免講某些詞語,或者是盡量少說話。這種方法固然能暫時地隱藏自己的口吃,但實際上卻帶給了自己更大的傷害。比如,如果和他一起的另外一個人也口吃,但兩人彼此不知道,於是都盡力隱藏自己的口吃。結果,由於兩個人都高度注意自己的行為,所以很少將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就不容易發現別人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或者認為別人隻是偶爾表現得不好。結果,口吃的人就更加自卑,覺得更加孤獨和不幸。

關注自己形象並沒有錯,但如果過度顧及自我形象,把自己看成一切問題的中心,那麼就會適得其反,使自己始終活在焦慮中。

打開自己的那把心鎖

很久以前,在美國一個叫亞拉巴馬州的木比耳灣頭,有一個人意外的從海上撈到一個神秘的保險櫃。他從保險櫃的底部依稀的看到這個保險櫃的製造日期,至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曆史了。他覺得這個保險櫃裏一定有價值的東西,但是自己又不敢輕易打開它,怕破壞裏麵的東西。於是,保險櫃裏麵的秘密讓他寢食難安,大家都紛紛議論起來。突然有一天,他決定懸賞開鎖,願意拿出1萬美元,希望能在不破壞保險櫃的情況下,打開它。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果然亞拉巴馬州上一個出名的開鎖匠來到那個人家中,開鎖匠信心十足的接過保險櫃,但是經過漫長的6個小時,卻無功而返。第二天,一個有名的科學家,帶著先進的儀器來開鎖,大家都覺得這回肯定能打開,結果這個科學家搗鼓了幾個小時,卻一無所獲,不得不放棄這筆豐厚的獎金。

大家看到這樣優秀的人都打不開,都感到失望。難道就沒有人能打開它嗎?就在眾人失落的時候,一對普通的夫婦來了,他們平時以買鎖和開鎖為生,他們對懸賞者說他們能打開。眾人都投出懷疑的眼光,但這對夫妻看上去十分淡然。懸賞者見前麵兩個很優秀的人都沒有打開,這對名不見傳的普通開鎖匠能打開?心裏還是很懷疑,但是又沒有其他人來,姑且就讓他們試一試。

那對夫妻和前麵兩人那樣,把耳朵先貼上保險櫃的鎖,一邊輕輕轉動著密碼盤,一邊用耳朵感覺鎖槽的動靜。20分鍾後,丈夫輕輕用手一拉保險櫃的門,保險櫃竟然成功地被打開了!懸賞者飛快地跑上前去,看看裏邊究竟藏有什麼寶物,結果令他很失望,除了有一份字跡模糊的文件,其他的什麼也沒有。但他還是兌現了承諾,將1萬美金遞給了那對夫婦。

“你們用了什麼特別的辦法打開鎖的?”懸賞者不解的問道,妻子平靜地回答道:“我們之所以打開了鎖,是因為我們盡量簡化工作程序,按照平常慣用的普通辦法去做就行了。前麵兩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先入為主地為自己造成了錯覺,以為越是時間長的鎖,也就越難以打開;而實踐證明,第一判斷往往是很不可靠的。是他們在自己心裏加了一把無形的鎖,失敗當然也就在所難免。”

故事中開鎖夫婦的成功告訴我們:開鎖前,首先打開自己心裏那把鎖,真相自然大白於天下。莫給自己戴上心靈的枷鎖。生活中有不少人,無中生有,給自己的心靈上了一把心靈的枷鎖。有人害怕走夜路,因為他給自己的內心上了一把恐懼、鬼怪的枷鎖;有人害怕與人交往,因為他給自己的內心上了一把自卑、頹廢的枷鎖;有人害怕處理複雜的事情,因為他給自己的內心上了一把能力不夠、處理不好的枷鎖。恐懼禁錮了你的勇氣,自卑阻止了你的前行,懷疑打亂了你的計劃。心靈的枷鎖,一旦拷上了內心,就會讓內心變得無比的沉重。沉重的超過人本身的負荷,讓人難以承載,最終身心疲憊。性格是天生,我們先天改變不了;氣質是培養,我們可以後天補勤。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可以去改變做事的方式。開鎖的方式有很多種,開鎖的辦法很簡單,我們不給自己戴上心鎖,又何來開鎖之說?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說,他不煩惱、他不悲傷。很多事情都會無形中成為內心的枷鎖。困住我們不能繼續前行。但是人總是會長大,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擺脫了愚昧和無知,漸漸擺脫了狂妄和頹廢,慢慢地走向成熟和圓潤。對於枷鎖,我們不必去害怕,因為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每個人都是一名開鎖匠,都要試著打開自己的內心中的那把鎖。

緩解壓力的五項訓練

壓力有時可以激勵人進步。但是那些對未來的憂慮、對不同的情境下產生的心理壓力等等,常常有著潛在的深刻後果。比方說:對生理和心理上的反作用,使人容易疲倦、暴躁、焦慮。更重要的是,它會把我們的身體擊垮,使我們易於患病。

因此,學會如何解壓是當我們麵對壓力時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排除壓力需要具體的方法,下麵的一些有效的建議你不妨試試:

1、學會丟包袱

生活中繁雜的事務會將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支解,使我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執行最重要的事情。這時,你會感覺到很大的壓力。有效的辦法是先分析一下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次要的,重要的事情先做,次要的少做或不做,這樣就可以為自己贏得寶貴的時間。

2、善待自己,放低標準

不要對自己太苛刻了,至善至美隻是一個遙遠的夢,擺脫完美主義的束縛吧!不要妄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幹得完美無缺。適當放低一下標準,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許在客觀上也減輕了別人的壓力。

3、遠離虛榮心

在生活中,許多壓力是完全由於自己的虛榮心導致的。為了穿名牌時裝、用高檔化妝品,住漂亮豪華的房子……不得不拚命地嫌錢,無端地增加了自己的壓力。金錢、名譽、地位這些如同過眼雲煙,卻常常被人視為是最重要的東西,為之所累。學會真正地享受生活,擺脫虛榮。

4、給自己留一點思考的時間

壓力的產生也可能是因為對事情本身的理解造成的。過分誇大了事情的重要性和後果,導致心理負擔加重。不少人往往因為急於求成,而忘記了對事情本身的思考。留一點兒時間思考能讓你更清楚地看到事情本來的麵目,同時也給了自己一下解剖情緒、分解壓力的機會。

5、不要忘了休息

過重的勞動會導致人生理疲勞,效率低下,從而導致過分的焦急與緊張。適當的休息不但會緩解大腦疲勞,而且可以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減輕心中的壓力。特別是上班族,周末應好好休息一下,畢竟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抑鬱症自我治療方法

抑鬱症如何自我治療呢?日前,重塑心靈心理康複中心李宏夫教授指出,除了到專門的心理谘詢中心或心理治療機構尋求專業治療外,個人采用一些切實的自我調適方法也是可以有效緩解甚至消除抑鬱症狀,這其中主要是指輕度或中度的抑鬱症狀。以下便是一項抑鬱症自我治療的行動計劃:

1、抑鬱症自我治療方法之一堅持鍛煉:
特別是早晨時期的鍛煉,李宏夫教授指出很多抑鬱症患者有行動遲緩、邋遢、懶惰的狀況,長期這種狀況不僅嚴重損害身體機能,更會加重抑鬱症患者消極、負麵情緒。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的空氣可以說是一天當中最清新的時刻,它可以充分調動人體潛能活化身體細胞,當身體放鬆了,內心也慢慢就會放鬆下來,情緒自然就會有一定的緩解。

2、抑鬱症自我治療方法之二外出交際:
把自己關在家裏,逃避與人接觸,是抑鬱症患者常見的表現,而這首先是他們所需要改變的地方。
抑鬱症患者常表現為情緒低落、自我評價低、不如他人、什麼都做不好等負麵症狀,這些感受導致他們興趣匱乏、遇事退縮、減少社交活動、封閉自己,這使得抑鬱症者處在惡性循環之中,不斷的強化了自我症狀。
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前提必須強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觸朋友,參加社會活動或出去旅遊,盡管開始內心會很痛苦,但是隻要堅持一段時間後,負麵的情緒感受就會被外部環境慢慢消融,你的自信心就會重燃起來。

3、抑鬱症自我治療方法之三觀息法:
觀息法是心靈重塑療法其中的一種淨化內心的方法。呼吸的品質代表著生命的品質,呼吸伴隨著生命的開始和結束,呼和吸稱為“息”。
心理學上講,專注於呼吸是身心一體的練習,可以讓分離以久的身心開始融合,消除內在思想的對抗,回歸本真的自我。從醫學上講,呼吸、心跳、腸胃蠕動是受自律神經也就是植物神經的控製,專注於呼吸的訓練可以修複高級神經係統,這是其他任何醫學手段、藥品或補品不能達到的。
抑鬱症患者可在早晚的時間練習觀息法,練習時輕輕閉上雙眼,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無論任何念頭出現,你都要以不推、不抗、不糾纏的心接納它,而你所需要做的就隻是純然的觀察呼吸,以盤腿的姿態,二十分鍾時間為基礎,半個月至一個月後,可以延長練習時間至四十分鍾到—個小時。

4、抑鬱症自我治療方法之四冥想法:
冥想是身心靈修習的一種很好行為,現在已被廣泛的應用到心理治療和心靈成長活動中,冥想可以減少緊張、焦慮、抑鬱等情緒,有規律地練習冥想會增強意識,有助於抑鬱症患者獲得啟迪。
李宏夫教授指出,雖說是冥想,但卻有很多方法,這裏所提出的是一種簡單的冥想練習,抑鬱症患者隻需在內心中確定一個自己的願景圖,它可以是任何一種主題,以抑鬱症患者自身感到平靜、放鬆或是愉悅為準,然後在大腦中去想象實現,越是能集中投入情感在這個願景圖上,效果就越好,這個練習要持續重複去做。

5、抑鬱症自我治療方法之五整理感受:
抑鬱症患者更多時候是沉浸在自己的消極感受中,雖然在他們的認識層麵上有時也認為自己的想法或情緒是不合理的,但是自己仍是無力擺脫,要想真正轉變這種認識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整理在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上,無論是多麼荒唐的或者在你認為是可笑的,你所要做的就隻是完整的把它整理在筆記本上,不要急於去分析它、認識它,你可以在鍛煉或者身心狀態有所緩解之後,再去看它,要知道,隻是去看不必分析,因為這不是鍛煉你分析和認識的能力,你也不缺乏這種能力,而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6、抑鬱症自我治療方法之六拒絕對號入座:
關於抑鬱症方麵信息,如今已是相當之多,真正能給抑鬱症患者幫助或是有價值的卻是少之又少,由於抑鬱症患者沒有良好的內心防禦能力,往往會把自己的狀況與其對照,造成內心更大的壓力,更有甚者起初隻是有一些抑鬱的情緒,最後卻被自己強化為了抑鬱症,所以減少關於抑鬱症或是其他心理症狀方麵信息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7、抑鬱症自我治療方法之七閱讀書籍:
開卷有益,多閱讀一些心理學、哲學、包括道家、佛學方麵的書籍,可以提高我們的智慧,讓我們對自身對生命有更深刻的認識,超越過去的思想局限。

改變想法,改善心情——六個步驟

理論上,人的「感受」很大程度受「想法」影響。如你長期心情惡劣,問題很可能來自你的想法。因此,將想法調節得宜,可令你的心情更佳!

受問題困擾時

第一步 :麵對感受

嚐試麵對自己的感受,分析自己正麵對的壓力,了解不快樂的因由,反而有助改善惡劣心情。

很多人(尤其男性)會否定自己的感受,即使把感受拿出來與別人討論,其實說到底也是要否定,到頭來隻會令自己更難受。那麼,為何不索性接受它呢?嚐試麵對自己的感受,分析自己正麵對的壓力,了解不快樂的因由,反而有助改善惡劣心情。

第二步 :惡劣心情,我能應付!

所謂的應付,是一種管理,你最終會捱過的!難受的心情又怎會持續到永遠?

很多人麵對壓力時都會嚷著:「我受不了!」其實很多時這些事情任何正常人都會覺得難受,要逼自己若無其事,反而不切實際!所謂的應付,是一種管理,你最終會捱過的!難受的心情又怎會持續到永遠?

接受這些難過的感受吧

第三步 :逐步成功,獎勵自己

可嚐試將大問題拆解成很多小問題,逐一處理好,令自己常常得到鼓舞……

使自己重拾自信的,是自我形象,而非別人的認同。成功,令你感覺良好,並鼓勵你繼續前進,踏上邁向成功的道路。因此,我們可嚐試將大問題拆解成很多小問題,逐一處理好,令自己常常得到鼓舞,這種獎勵是非常重要的。

問題解決之後

第四步 :認清自己對自己說的話

認清自己對自己說過的話,當類似情況再次發生時,就可以倍加留心自己的反應。

問題過後,回想你處於非常難過的時刻,曾對自己說過的話──那些話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如影像般的幻想;而即使你說了很多,可能來來去去隻是兩三種想法而已;又或者你沒說甚麼,其實心底已經傾向某些看法,所以沒對自己說出來。認清自己對自己說過的話,當類似情況再次發生時,就可以倍加留心自己的反應。

第五步 :分析自己對自己說的話

留意說話中有沒有犯上「思考毛病」……

常見的「思考毛病」有:

1. 一概而論:以為一件事如此,別的事也是如此。人生有那麼簡單嗎?

2. 黑就黑、白就白:這是極端的想法,真實世界是充滿各種灰色地帶的!

3. 先入為主:例如以為人人都不喜歡自己,卻沒有真憑實據,就此下了定論。

4. 將事情推向極端:隻注視發生問題的地方──你的錯誤、你的失敗、你的問題……然後將它們不合比例地放大,誤導自己。有些人將自己的成功及美好的一麵無限放大,同樣是不適當地扭曲了世界。

5. 想到最壞處:凡事都以為最壞情況會發生,現實上這是不大可能的。

6. 都是自己的問題:假如你以為全宇宙的事也關你事,請告訴我們如何管治這宇宙;假如你以為人人都察覺到你的小錯誤,請看看──別人都在煩著自己的事。

第六步 :學習理性思考

將「不理性」思維修改為「理性」思維

以下為10個常見的「不理性」思維,以及對應的「理性」思維:

1. 人人都要喜歡我、認同我

我當然希望被喜歡,否則我會感到失望或寂寞,但我知道我可以麵對這種感受,而且我可采取建設性的行動改善人際關係。

2. 我不能犯錯,要時時刻刻有建樹,方有價值

我真想把事情做好,但如所有人一樣,我偶然還是會失敗或犯錯,導致不開心。我知道我可以應付的,而且我可以積極改善,下次做好些。

3. 壞人一定要受到懲罰

社會上不少人偶然會做壞事,有些人甚至會做很多壞事。然而,即使我不高興,也不能改變這事實。

4. 當事情不如我所想般發生,一切就都完了

事情不如自己所想般發生,我固然會失望,但我可以應付。我會盡力令事情如自己所想般發生,不然的話,再失望也是無濟於事。

5. 我的難受是由我控製範圍外的事所引致,所以我不能做甚麼

我的問題,可能是被一些我控製範圍以外的因素影響,但我的想法與行為卻在我控製範圍以內!

6. 凡危險的、不如意的或可怕的事,都是應該非常擔心的

光在擔心出問題,並不能阻止它發生,反而令自己現在更不快樂,倒不如積極麵對問題,盡一己之力做應做的事。所以,現在的我無必要為將來的事擔心與猶疑。

7. 困難或不如意的事情,擱在一旁,比正麵麵對容易

麵對困況,會令我覺得難受,但我還是可以應付的。將問題擱在一旁,並不會令它變得簡單,反而隻會令我一直憂慮。

8. 我需要有人給我依靠

在有需要時,有人支持自己固然重要,但我真正需要信賴的人是我自己。

9. 我的問題是過去的事遺留下來的。

我的問題,也許是因為過去的事而引致,但令問題留存下去的,可能是我的想法與行為,這是我控製範圍以內的事。

10. 別人有問題或困難時,我亦要陪他受困擾。

看到別人遇到問題,自己當然會難過,但一塊兒傷心也幫不了忙嘛!悲哀的心情,我可以應付,有時我還可以用積極的方式幫助他們。

為什麼聚會隻顧玩手機?

在網絡發達的年代,人的交際圈子看似變大,但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多數人根本沒有機會認識新朋友。社交和人際關係成了現代人的困境:人們越來越習慣網絡上的虛擬生活,越來越不適應現實世界裏的真實生活。

這些年輕白領在白天或工作日裏,或精明能幹或絞盡腦汁或疲於奔命。在飯局上選擇和手機裏的人進行交流,而不選擇和坐在身邊或同桌的人進行交流,很多時候是出於對現實的逃避或者拒絕,讓自己沉溺在一個人獨處的氛圍中,似乎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這種情況,之所以讓一些人不舒服是因為現實的人感覺到自己被忽略,而不是那個沉溺在虛擬中的人有什麼問題。其實與人交流也是人的自由和權利,每個人都有選擇權,他可以選擇和同桌的人或坐在鄰邊的人交往,也可以不選擇交往,這是他的自由和權利。

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和虛擬中的人打交道時,說明在現實世界裏他找不到安全感和親密感,說明我們這個現實世界缺少一些真誠、缺少一些接納、缺少一些愛、缺少那個看手機玩微博的人想要的東西。當一個社會缺少誠信、當一個社會缺少良知、當一個社會道德失範、當一個社會人人自危的時候,人們選擇對現實的疏離,對虛擬的親和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餐桌上那些選擇和手機裏的虛擬世界交往的網迷們,恰恰是對現實世界裏的誠信、愛和安全感的呼喚。

朋友聚會怎樣打開話題?

首先,你不能總是想著沒話說,這樣容易給自己造成心理暗示,從而導致交流障礙。其次,你可以從你和朋友的共同愛好開始聊起,或者說一說生活上的事情、當下流行的話題。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朋友們肯定會理解你,在朋友麵前想說話就說,不想說話就不說話,不用為找話題而緊張。

在多人的聚會上,如果感覺壓力比較大,可以先和關係比較好的一兩個朋友說話,就像在家裏一樣,不用管其他人的存在,慢慢的加大聊天人數,遇到自己喜歡的話題,自然的加入進去就好。如果有特別善聊的朋友,可以讓他帶著你,有了他的帶動就會輕鬆一點。

和同事或者不太熟的人聚會,如果不知道該講什麼,可以事先打聽一下對方的喜好,聚會時可以留心觀察一些對方的細節,甚至可以提前準備幾個話題。聊天過程中,對方提到的一些關鍵詞,可能你也會有相同的感觸或經曆,可以和對方進行交流,也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話題過度,講對方的話題導向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和朋友多聊天,有助於緩解心理壓力,不要因為感覺自己“累” 了,或者別的原因就拒絕聊天,同時注意多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人際交往廣發了,自然就能很容易的在聚會中提出話題。

晚睡強迫症

“晚睡強迫症”在心理學上是“拖延症”的一種,過於執著、擔心、抵觸心理等都是誘因,可能會反映到生活其他方麵。

為此專家建議,“晚睡強迫症”人群切不可掉以輕心,任自己的晚睡症狀蔓延。克服現狀的關鍵是自己要下定擺脫慣性的決心。同時,行動力也至關重要,不要總是抱著想法而不去實現,一旦決定就努力付諸行動,雖然一開始會很難扭轉,但一旦習慣就覺得其實行動起來比拖延要輕鬆很多。

對於我們來說,熬夜似乎已經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了,還有很多人說,似乎不夠夜深的話他就會睡不著覺,總之身體都在不由自主地等著一個鍾點,確認已經勞累到不行了,兩點三點不止了,才會戀戀不舍地進入夢鄉。其實這一種夜貓子的心態,也是一種強迫症的體現。

不到時間沒法上床睡覺,耗也要耗到那一個點時間再上床。這裏麵也有一個新的認知:早睡覺是浪費生命,好好的利用晚上的時間做很多該做的事,實際上是延長生命的一種方式。其實這種所謂的爭取時間的方式恰恰縮短了人的生命,雖然人的一生有1/3是要在床上渡過的,卻不隻是平靜的什麼都不幹,身體的各項指標都在轉換與更新,以達到生命的鮮活。長時間的晚睡強迫症隻會摧毀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機能,黑眼圈、偏頭痛、憔悴、總是萎靡不振就是它帶來的。

心理專家指出患有晚睡強迫症的人性格中容易有拖延的一麵,不自覺地在工作、學習中形成拖拖拉拉的風氣,不到最後一刻不完成任務,麵對壓力形成“拖”的解決辦法。此外還有過於執著、敏感的心理。如果這些長期存在就會構成亞健康的人格特征。

晚睡強迫症主要原因

1、造成“晚睡強迫症”通常有兩種原因。一是對白天生活的無聲抗議。晚睡族往往是白天勞累了一天,壓力很大,到了晚上需要依靠亢奮去除心理上的疲憊才能入睡。這類人多會沉溺在網絡上,觀看網絡視頻、泡論壇、聊天、流連夜店,或是在快節奏的強勁音樂中疏散壓力;

2、對睡眠的認識形成了習慣性誤區。強迫性晚睡與失眠有本質區別。失眠是想睡睡不著,強迫性晚睡則是逼著自己保持清醒。

3、通常情況下強迫性晚睡者並非被生理逼迫而是一種心理需要。做事情一定要等到夜深人靜時,比如收拾房間、看雜誌、寫文章等。

晚睡強迫症解決方法

拋開強迫症,跟自己對話

到了夜晚,明明應該上床睡覺時,你的大腦卻通知你說:不能睡,你應該……這時候,你要判斷一下:哦,這是我的強迫性思考!這樣的思考方式是因為我患上了“晚睡強迫症”!你可以對自己說:“這不是我,這是強迫症在作祟!”這樣的話,能讓你對強迫症帶來的強迫思想和行為增加一些抵抗力。但要記得,強迫症是你腦部的問題,絕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你需要長達兩三個月的時間去努力認識和麵對它。

主動出擊,對抗強迫症

將注意力從強迫症症狀上轉移開,即使是幾分鍾也行。首先選擇某些特定的行為來取代強迫性不睡,例如喝一杯熱牛奶,洗一個熱水澡,點一些助眠的香熏,任何能幫助你睡覺的事情都可以。當大腦再次提醒你說,現在不能睡時,不要陷入習慣性的思考,必須告訴自己:“我的強迫症又犯了,我必須做其他的事。”你可以決定“不要”對強迫思考做出反應,你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做強迫症的奴隸!

貶低、輕視,最終告別強迫症

當你完成了前麵的步驟,你會發現,你已經接納了自己的強迫症,接下來,你要做的是貶低它輕視它,才能最終告別它。當“不該睡”的信息再次來襲時,你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你將知道:“那是我可笑的強迫想法,那是沒有意義的,那隻是我的腦部障礙,不必注意它。”堅持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你會慢慢發現,自己能稍微早一點上床睡覺了。如此堅持下去你會漸漸恢複正常的睡眠時間。

自我催眠是一種簡單易行又安全的心理自救方式,不妨嚐試一下,即便你不是晚睡強迫症,這種自我催眠也能幫助你戒除一些壞習慣。它會幫助你催生自我控製能力,但是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時間慢慢鞏固效果。

心理治療音樂

1.疲勞——《假日的海灘》、《錦上添花》、《矯健的步伐》、維伐爾地的套曲《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的《大海》、海頓的組曲《水上音樂》、《十五的月亮》、京劇《八月十五月光明》等。

2.失眠——《平湖秋月》、《燭影搖紅》、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莫劄特的《催眠曲》、德布西《鋼琴前奏曲》、《二泉映月》,《銀河會》、《軍港之夜》、《春思》

3.躁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韃靼人的舞蹈》、《幽蘭》、《塞上曲》、《空中鳥語》、《仙女牧羊》

4.心緒不定——《春江花月夜》、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樂》、巴赫的《幻想曲和賦曲》、《塞上曲》、《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紅》、貝多芬的奏鳴曲、肖邦和施特勞斯的圓舞曲。

5.精神憂鬱——《三六》、《步步高》、西貝柳斯的《芬蘭頌》、莫劄特的《第四十交響曲b小調》、蓋希文《藍色狂想曲》組曲、德布西的管弦樂組曲《海》、《黃鶯吟》、《百鳥行》、現代京劇《蝶戀花》、《喜洋洋》、《江南好》、《春風得意》、《春天來了》、《啊,莫愁》、西柳貝斯的《悲愴圓舞曲》、莫紮特《d小調第十四交響曲》。

6.神經衰弱——《喜洋洋》、《瑤族舞曲》、海頓的《g大調三重奏》。

7.食欲不佳——《歡樂舞曲》、《花好月圓》、《嬉遊曲》、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穆素爾斯基的鋼琴曲《圖畫展覽會》、巴赫的音樂作品。

8.紓緩壓力——艾爾加《威風凜凜》、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

9.振奮精神——貝多芬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博克裏尼的大提琴《a大調查第六奏鳴曲》、《娛樂升平》、《步步高》、《狂歡》、《金蛇狂舞曲》。

10.緩解悲傷——柴可夫斯基的第六號交響曲《悲愴》、貝多芬第五交響樂《命運》。

11.對老年人具有康複作用的歌曲——可選擇《瀏陽河》、《茉莉花》、《八月桂花遍地開》、《南泥灣》、《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二泉映月》等。

12.通大便——莫紮特《小步舞曲》、肖邦《馬祖卡舞曲》。

13.降血壓——《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姑蘇行》、《江南好》、小提琴協秦曲。

社交恐怖症治療五法

社交,是現代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動,但是,許多性格內向的人,會在人際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並出現臉紅、出汗、心跳加快、說話結巴和手足無措等現象,這一現象稱之為“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主要可以分成兩類:

1、一般社交恐怖症: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怖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會害怕自己成了別人注意的中心。你會發現周圍每個人都在看著你,觀察你的每個小動作。你害怕被介紹給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場所進餐、喝飲料。你會盡可能回避去商場和進餐館。你從不敢和老板、同事、同學或任何人進行爭論,捍衛你的權利。

2、特殊社交恐怖症: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怖症,你會對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場合特別恐懼。比如,你害怕當眾發言,當眾表演。盡管如此,你在別的社交場合,卻並不 感到恐怖。推銷員、演員、教師、音樂演奏家,等等,經常都會有特殊社交恐怖症。他們在與別人的一般交往中,並沒有什麼異常,可是當他們需要上台表演,或者 當眾演講時,他們會感到極度的恐懼,常常變得結結巴巴,甚至楞在當場。

社交恐怖症患者總是擔心會在別人麵前出醜,在參加任何社會聚會之前,他們都會感到極度的焦慮。他們會想象自己如何在別人麵前出醜。當他們真的和別人在一起的 時候,他們會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說不出一句話。當聚會結束以後,他們會一遍一遍地在腦子裏重溫剛才的鏡頭,回顧自己是如何處理每一個細節的,自己應該怎 麼做才正確。

這兩類社交恐怖症都有類似的軀體症狀:口幹、出汗、心跳劇烈、想上廁所。周圍的人可能會看到的症狀有:紅臉、口吃結巴、輕微戰抖。有時候,患者發現自己呼吸急促,手腳冰涼。最糟糕的結果是,患者會進入驚恐狀態。

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種心理障礙。許多一般人能夠輕而易舉辦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卻望而生畏。患者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個乏味的 人,並認為別人也會那樣想。於是患者就會變得過於敏感,更不願意打攪別人。而這樣做,會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慮和抑鬱,從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狀進一步惡化。 許多患者改變他們的生活,來適應自己的症狀。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不得不錯過許多有意義的活動。他們不能去逛商場買東西,不能建立正常的兩性關係,不能帶 孩子去公園玩,甚至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他們不得不放棄很好的工作機會。

如何才能消除這一心理疾病呢?以下五條措施非常有效不妨一試”:

1、做一些克服羞怯的運動。例如:將兩腳平穩地站立,然後輕輕地把腳跟提起,堅持幾秒鍾後放下,每次反複做30下,每天這樣做二、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覺。

2、害羞使人呼吸急促,因此,要強迫自己做數次深長而有節奏的呼吸,這可以使緊張心情得以緩解,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礎。

3、與別人在一起時,不論是正式與非正式的聚會,開始時不妨手裏握住一樣東西,比如一本書,一塊手帕或其他小東西。握著這些東西,對於害羞的人來說,會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種安全感。

4、學會毫無畏懼地看著別人,並且是專心的。當然,對於一位害羞的人,開始這樣做比較困難,但你非學不可。試想,你若老是回避別人的視線,老盯著一件家具或遠 處的牆角,不是顯得很幼稚嗎?難道你和對方不是處在一個同等的地位嗎?為什麼不拿出點勇氣來,大膽而自信地看著別人呢?

5、有時你的羞怯不完全是由於過分緊張,而是由於你的知識領域過於狹窄,或對當前發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緣故。假若你能經常讀些課外收籍、報刊雜誌、開拓自己 的視野,豐富自己的閱曆,你就會發現,在社交場合你可以毫無困難地表達你的意見。這將會有力地幫助你樹立自信,克服羞怯。

“行為的塑造”把你從惰性中拯救出來

所謂“行為的塑造”,就是通過小步反饋幫助我們達到目標。斯金納說”教育就是塑造行為”;那麼我們該如何“教育”自己的惰性,通過強化去塑造行為呢?斯金納采用連續接近(successive approximation)的方法,對趨向於所要塑造的行為方向不斷地給予強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為。例如,訓練鴿子或老鼠頭抬到一定的高度,隻有當其頭朝著實驗所需的方向抬起來時才強化,下一次要求再多一點,直到全部達到所需的方向和高度。這時,新的行為就塑造成了。我們是否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拯救噢我們的惰性呢?

一般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當說想要作某件事情的時候,但過了好久發現還是沒有做;或者覺得有力氣使不出來;或者總覺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鬱的等等。

這類情況反應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象總是被一種惰性纏繞,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來改變。

從心理學操作性反射的原則為基礎,對於人類的行為方式進行觀察後,心理學家提出這樣一種改進方式,以糾正惰性生活方式,並由這種惰性生活方式的結束而帶來整個人生的良性改變。這也叫普瑞馬法則。

普瑞馬法則:就是如果把一件更難完成的事情放在比較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麵做。那更難完成的事情就可以成為比較容易完成的事情的強化刺激。換句話說,把不願意幹的任務或者工作放在喜歡完成的任務之前。如果經常完成困難的、有挑戰性的任務,那麼工作能力就會增長;相反的話,工作能力就要下降。也就是說,把好玩的事情留在後麵做。

這種設定是任務導向而不是時間導向,也就是設定任務而不是設定時間。比如,“我每天要完成n的學習量”,而不是“我每天看n個小時的學習書”。當人按照時間計劃來工作時,他所關心的是幹了多少時間而不是工作的進度,而當人按照完成任務的數量的計劃工作時,就能控製住整個的進度。工作的進度決定了工作什麼時候被完成,工作者什麼時候可以“休息”,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完成工作而不再受工作的限製。

你如果有興趣堅持嚐試一周以下方式,你會發現你整個人會很不同了,如果能繼續堅持,那惰性生活方式就會永遠不敢再接近你,而你將在人生獲得你願意的成就。

先可以用一天到兩天時間給自己作一個行為記錄,把你通常每天要作的事情記下來,這包括記錄你所有的生活活動。這樣你即使粗粗的記,大約也會有幾十件。然後把其中一些如果吃飯等必須完成的事情剔除。在此之後,你把剩餘下來的幾十件事情按照你的興趣排列,把你最不喜歡作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你最喜歡作的事情放在最後一位。

最後,你就可以在以後一周內進行行動了,每天一早起來,從你最不喜歡的事情開始作起,並且堅持作完第一件事情,再作第二件事情……這麼一直作到最後一件你喜歡的事情。

在整個過程中,你開始會稍覺得困難,但你隻要花很少的力氣稍稍堅持,你就能順利進行下去。千萬在中途不要跳躍那個先作不喜歡的再作喜歡的計劃。

這種方式是一種強化作用的方式,先一件困難的事情完成後,再作稍困難的事情,那是一種對於前麵行動的強化,然後繼續,強化的效果會越來越大,一直大到你覺得你有力量來完成任何事情。

對於改變惰性生活方式,這種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對於經常抑鬱心情的人,這種生活方式將直接改變表現為抑鬱的行為,而很容易的使抑鬱的情緒結束,而隻要堅持,抑鬱的生活方式就會永遠結束。通過結束惰性或抑鬱的行為,而結束惰性或抑鬱的心理。

如果你試試,並且多一些堅持,你將發現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

克服嫉妒心理的五種方法

心理學家的觀察研究證明,嫉妒心強烈的人易患心髒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較少的人群,心髒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低於其他人,隻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頭痛、胃痛、高血壓等,易發生於嫉妒心強的人,並且藥物的治療效果也較差。下列方法能幫您克服嫉妒心理:

(1)正確認識法:嫉妒心的產生往往是由於誤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別人的幫助,榮譽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們給予他讚美、榮譽,並沒有損害你。

(2)攻擊嫉妒法:嫉妒心一經產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這種方法,需要靠積極進取,使生活充實起來,以期取得成功。

(3)“想開些”消除法:人生總有不如意之事,所謂“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即是此理。如果正處在憤怒、興奮或消極的狀態下,能較平靜、客觀地麵對現實,是能達到克服嫉妒的目標的。

(4)正確比較法: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周圍熟悉的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隻有采取正確的比較方法,將人之長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

(5)自我驅除法: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無論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係列的不良後果。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努力驅除嫉妒心態,可能就會變得“心底無私天地寬”了。

最應知道的10條心理學規律

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裏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隻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裏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隻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規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隻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製,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麵,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心理規律四: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規律五: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突出,而是應該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做到“取長補短”。

心理規律六:霍桑效應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製度和養老金製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

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作為母親,要盡量擠出時間與孩子談心,並且在談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盡情地說,說出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困惑,說出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等的不滿。

孩子在“說”過之後,會有一種發泄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鬆、舒暢。如此,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就會更加自信!

心理規律七:增減效應

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對方對自己的喜歡能“不斷增加”而不是“不斷減少”。比如,許多銷售員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在稱貨給顧客時總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稱盤裏再一點點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稱盤裏再一點點地拿出。

我們在評價孩子的時候難免將他的缺點和優點都要訴說一番,並常常采用“先褒後貶”的方法。其實,這是一種很不理想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運用“增減效應”,比如先說孩子一些無傷尊嚴的小毛病,然後再恰如其分地給予讚揚……

心理規律八: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心理規律九:貼標簽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而戰爭又的確需要一批軍人。於是,美國**就決定組織關在監獄裏的犯人上前線戰鬥。為此,美國**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並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

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並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特別強調犯人們每周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新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後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鬥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那樣勇敢拚搏。後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貼標簽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這一心理規律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笨蛋”、“豬頭”、“怎麼這麼笨”、“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

所以,媽媽必須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簽。

心理規律十: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登門檻效應”。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例如,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逐漸提高要求,從而使孩子樂於無休止地積極奮發向上。

何迅速安撫好自己的情緒

花費千元的新潮發型,卻被好友譏為“雀巢”;精心打扮去赴約會,平時20分鍾的路卻狂堵一小時;熬了通宵馬上完工的報告,電腦死機偏又忘了保存……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南迪·內森(nandi nelson )研究發現:人的一生中,平均有30%的時間都會被壞情緒占據,而讓我們心情不爽的很多就是這些突如其來的小麻煩。因為毫無心理準備,我們的情緒反應通常更為強烈和糟糕,仿佛瞬間從天堂墮入地獄。壞情緒不但影響你,甚至還殃及周圍的人和事,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踢貓效應”。

怎樣迅速調整心情?

“方法很多,比如改變表情”,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說。他曾在實驗中要求受試者裝出厭惡、憂傷、憤怒和快樂等表情,結果發現他們的身體也相應變化。當受試者裝出恐懼的表情時,他們心跳加速,皮膚溫度降低,並感到恐懼;同樣,當受試者裝出快樂的表情時,他們也果真感受到幸福和愉快。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斯蒂芬·開普勒(stephen kepler)則發現,辦公室窗戶靠近自然景物的職員,比位於喧鬧環境的職員工作熱情更高,效率也更高。“因此,即使不能擺脫環境,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綠樹,也對改變心情有好處。”此外,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心理學家發現,書寫能釋放壓力;而英國顏色療法治療師吉爾·希爾曼(jill hillman)則建議,深呼吸,同時想象不同的顏色,能對改善心情產生良好影響。

迅速改變壞心情,別讓苦瓜臉持續的時間太長。要相信,人人都有自己應對沮喪的小竅門。

tips:踢貓效應

父親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評,回到家,把在沙發上蹦來跳去玩耍的孩子臭罵一頓。孩子心中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問問自己,你還在“踢貓”嗎?

人人都能迅速安撫自己

誰都難免有突然襲來的挫敗感。有的人一連幾天怒不可遏,有的人沮喪片刻便積極應對。其實,每個人都能為自己找到一個通道,讓壞情緒趕緊走開,好心情迅速回來。隻要我們做個有心人,不斷摸索和學習一些情緒管理的技巧,做起來就不那麼困難。

讓身體配合你的心。比如微笑、放慢呼吸、甚至手舞足蹈,都可以用來改善心情。

暫時遠離刺激源,避免衝突升級。

如果必須表達,那就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而不要解釋對方的動機。你可以說“你說報告準備不夠用心,我感到有些委屈”;而不要說“你覺得我是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嗎?”

自我對話。每個人的方法不盡相同,隻要能讓你進行冷靜的自我對話的方法,就可以嚐試。

暫時恢複好心情,並不代表解決了問題。接下來要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迅速調整心情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小事上的積累和自我修養的提高才真正有效。

做眼保健操

tata軟件研發公司行政助理

第一次跟老板談加薪,結果他把我列出來的貢獻一一否定,毫不留情。從老板辦公室出來,我整個人都要爆炸了,我完全沒想到他對我的評價是這樣!回到座位上,我幾乎什麼都幹不下去。後來,我十分認真地做了一套眼睛保健操。雖然是簡單的按摩,卻讓我感覺舒服了些,頭不那麼疼了,心裏也平靜了許多。中午我沒和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飯,而是一個人去公司後麵的街心公園散步。那裏有條石子鋪成的小路。我脫掉鞋,赤腳走在上麵,強迫自己正視現實,而不是胡思亂想。下午回到公司,我又是正常人了。

對著鏡子努力笑

瑪氏中國寵物食品研發高級經理

工作中遇到特煩心的時候,我會去洗手間用涼水洗臉,這樣立刻能舒服許多。如果還不行,我就會對著鏡子笑,努力做出很爽的表情。如果旁邊沒人,我就對鏡中的自己說幾句安慰話。另外我還有一個習慣:從不在同事麵前掩飾。如果心情還沒調整好,我會主動告訴同事我現在情緒不好,可能會影響溝通。如果事情不是非常緊急,我們可不可以換個時間再談?

幽自己一默

媒體製作公司編輯

上月訂了輛畢加索。專賣店的小夥兒特熱情,說10天內準提車。我回家就跟剛出院的老媽許諾,車到了就帶她去郊外兜風。好不容易盼到日子,售車小夥兒卻說還要再等兩周。我這個氣啊。

心煩意亂的時候,我就看各種笑話。平時手機裏存了不少,翻出來再看一遍,或者給朋友們發,催他們給我“換貨”……我還找報紙上的笑話版看,或者做“找不同”遊戲。記得一次特鬱悶時讀到一個笑話:一個男的臭美,用雞蛋清抹頭,這樣頭發特亮。結果回家用熱水洗頭,全變成雞蛋花了……


上一篇: 無 下一篇:

?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2019

地址:杭州市濱江區濱文路 518號 郵編:310053

浙ICP備05014568號 技術支持:朗業科技

官方微信